深蓝G318对比方程豹钛7,“可城可野”的车是TA

养车有险 2025-10-19 chy123 3548

(深蓝G318 vs方程豹钛7)

越野对决:硬核配置见高下,G318脱困更从容

测试场是产品力最公正的试金石。在最能体现“野性”的泥泞路段,深蓝G318凭借其“双电机真四驱”与“两把差速锁”的硬核组合,展现出强大的脱困能力。车轮一旦打滑,系统便能迅速锁止,干净利落地脱离泥潭。反观方程豹钛7,由于未配备后桥差速锁,仅能依靠电子限滑,在相同路况下脱困更为挣扎,速度也明显滞后。

(深蓝G318交叉轴测试)

在考验车身刚性与四驱协调性的交叉轴测试中,深蓝G318凭借超强的四驱配置+后桥差速锁+45000Nm/deg的超高车身扭转刚度,顺利通过后,车门与尾门均能正常开合。而钛7出现了打滑,在关闭尾门时更是出现了因车身变形而产生的碰擦异响,暴露出其在极端路况下的局限性。

(方程豹钛7交叉轴测试)

甚至在基础的碎石路面,两车的舒适性也高下立判。深蓝G318凭借同级唯一的“空悬+CDC”魔毯悬挂,能有效过滤细碎颠簸,车内晃动极小,车内水杯剩余水量多。实测中,钛7虽配备CDC,但车身晃动依然明显,水杯撒出来的水量较多。这一系列“撒野”项目的测试结果,直接印证了硬核配置的必要性。

(深蓝G318过碎石路)

对于热爱穿越的用户而言,深蓝G318的硬核实力意味着底气。“越野不累,穿越不慌”,可以说“可城可野”的深蓝G318在越野硬实力方面确实对得起“318”的名字。钛7自然也是一辆好车,不过在“解锁更多场景”方面确实弱于深蓝G318.

(方程豹钛7过碎石路)

城市场景:智驾泊车旗鼓相当,底盘质感立判优劣

当然,一款优秀的SUV必须“能野”也能“顾家”。咱们买车回来,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城区之内驾驶,日常也是要为家人服务的。

(深蓝G318高速智驾测试 )

以平时上下班最常驾驶的高快路段为例,在城区高频使用的高速领航辅助项目中,两车表现优异,对于驾驶人而言,包括智能领航等模式使用起来都能大大降低驾驶疲劳,提升安全体验。不得不说,即便是方盒子车,深蓝G318的DEEPALADPRO系统与钛7的“天神之眼”均能带来高阶的智能辅助驾驶享受,展现了相当不错的的智驾体验。

(深蓝G318)

面对这样两台“庞然大物”级别的车,对于不少新手或者第一次开大车的朋友来说绝对是头痛的。在自动泊车环节,两车也都能成功应对极窄车位等挑战。值得注意的是,深蓝G318支持最小单侧+35cm车位的自动泊车,对于体积庞大的硬派SUV用户而言,无疑是更实用的保障。当然了,钛7的全场景泊车同样便利。

(方程豹钛7高速智驾测试 )

另外不得不夸一句的是,面对节假日不可避免的拥堵,深蓝G318搭载的超级增程2.0技术实现了低至7L/100km的四驱馈电油耗(CLTC),让用户堵车时也能放心使用空调,无需为高昂的燃油成本而焦虑,从容应对“高速停车场”。钛7这方面还是家喻户晓的DM技术加持,不论是城区还是野外,油耗都能把控得更加到位。其实不论是增程还是混动,都是来帮咱们用户节省成本的。不过我个人觉得如果平时开,增程的深蓝G318可以当做纯电车开,还是蛮省钱又方便的。

配置深挖:定位决定实力,G318为何更能“野”?

测试成绩的差异,根源在于产品定位与硬件配置的本质区别。方程豹钛7更侧重于城市舒适驾乘,因此在其最高配版本上,也未装备后桥差速锁、前后拖车钩与备胎,其210mm的离地间隙和仅软硬可调的CDC减震,决定了其“轻越野”的能力上限。

(方程豹钛7 )

而深蓝G318从设计之初就瞄准了“全场景无忧穿越”。后桥磁吸式机械差速锁、伸缩式前后拖钩、全尺寸备胎、240mm的最高离地间隙(空悬可调)、以及空悬+CDC的组合,共同构成了其强大的通过性基础。加之综合功率316kW、综合扭矩572N·m的强劲动力和16种模式的ET全地形系统,让其面对各种复杂路况时都游刃有余。

(深蓝G318)

甚至在细节上,深蓝G318采用的百万豪车级R-EPS转向系统,相比钛7的DP-EPS,助力更大、响应更直接,配合大师调校的底盘,带来了更富质感与信心的操控体验。另外,“小书包”式全尺寸备胎、3.3kW车内放电+6kW外放电、动态承重80kg的车顶行李架、原厂车顶四颗远光/露营灯等功能配置,也满足大家的越野需求。

结束语:

从前面的对比不难发现,深蓝G318与方程豹钛7的定位差异清晰:方程豹钛7是“优秀的城市方盒子”,适合仅需日常通勤、偶尔短途户外的用户,其CDC减震、云感头枕能满足城市舒适性需求,但越野配置的缺失使其无法应对复杂场景;深蓝G318是“全能的城野双栖选手”,无论是户外穿越的差速锁、高离地间隙,还是城市通勤的智驾、舒适配置,均无短板,尤其适合想与家人朋友“假期深度自驾”的用户。